什么是「中KK体育APP下载国茶道」?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02-12 19:01:30

  所以喝茶,不仅是用来解渴,更应懂得品赏茶中的蕴涵之道,因为里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,又有品茶人的道理。

 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,源于中国,盛于日本,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讲究的差异很大,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,但所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,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‘无’。

  茶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,最是亲近自然,深合天地大道,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。所以,喝茶就是在喝自然,读天地。

  君不见曹松品茶“靠月坐苍山”,郑板桥品茶邀请“一片青山入座”,陆龟蒙品茶“绮席风开照露晴”,李郢品茶“如云正护幽人堑”,齐己品茶“谷前初晴叫杜鹃”,曹雪芹品茶“金笼鹦鹉唤茶汤”,白居易品茶“野麝林鹤是交游”。乾隆品茶“独有普洱号刚坚,清标来足夸雀舌”。

  在茶人眼里,茶中藏月,而月中有情;茶中有山,而山中有景,景中孕情;茶中有风,而风起云卷,故风有情、云有情,人亦有情。

  但茶道无外乎两种表现形式,这两种形式一种以日本茶道最为著名,另一种则以我们中国自己的茶道最为代表。

  日本的茶道讲究和、敬、清、寂,过程中又添加了无数的美学元素,通过沏茶、赏茶、闻茶、饮茶,来增进友谊,美心修德,学习礼法,让人能真实的接触到了茶所蕴涵的丝丝美感。

  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见的最高境界‘无’来推演出万物,再以看得见的万物风情来彰显最终的境界‘无’。

  中国的茶道兴于唐,盛于宋、明,衰于近代。于宋代后,中国的茶道传到日本、朝鲜等地,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。如今世人大多知有日本茶道,却对茶道的源头、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。

  其实,这也不奇怪,道一字,在汉语中有很多的意思,如道路、道理、道义、道德、方法、技艺、规律、真理、终极实在、宇宙本体、生命本源等等。因道的意思很多,所以对茶道的理解大家也见仁见智,变幻莫测了。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。

  昆仑认为,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起点的饮茶艺术,其目的是借助茶艺术来修炼身心、体悟大道、KK体育官网提升人生境界。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的茶道。

 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,道在此是方法、技艺;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、正心修身、志道立德;道在此是道德、真理;“饮茶即道”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,饮茶即是修道,即茶即道,道是在此作真理、实在、本体、本源讲。下面我们分别来阐释其中含义:

  陆羽,唐代茶学家,字鸿渐,又字季疵,号桑苎翁,唐代复州竟陵人(今湖北天门县人)。陆羽所著《茶经》有三卷,分一之源、二之具、三之造、四之器、五之煮、六之饮、七之事、八之出、九之略、十之图十章。四之器叙述炙茶、煮水、煎茶、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,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。五之煮、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,对炙茶、碾末、取火、选水、煮水、煎茶、酌茶的程序、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。

  此时茶道就是指陆羽《茶经》倡导的饮茶之道。《茶经》既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,也是第一部关于茶道的著作。

  在当时,茶道虽然还没有成为一套具体的理论体系,但众多学者提出的思想知识,已经为中国茶道的形成埋下了伏笔

  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大约是中唐之际,陆羽作为中国茶道的鼻祖,《茶经》所倡导的饮茶之道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,它包括鉴茶、选水、赏器、取火、炙茶、碾末、烧水、煎茶、酌茶、品饮等一系列的礼法、规则。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,就是饮茶艺术。

  中国的饮茶之道,除了《茶经》所载以外,宋代蔡襄的《茶录》、宋徽宗赵佶的《大观茶论》、明代朱权的《茶谱》、钱椿年的《茶谱》、张源的《茶录》、许次纾的《茶疏》等书籍都有所记载。

  在如今的广东潮汕、福建武夷等地的工夫茶则为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代表。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为:恭请上座、焚香静气、风和日丽、嘉叶酬宾、岩泉初沸、盂臣沐霖、乌龙入宫、悬壶高冲、春风拂面、薰洗仙容、若琛出浴、玉壶初倾、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、鉴赏三色、三龙护鼎、喜闻幽香、初品奇茗、再斟流霞、细啜甘莹、三斟石乳、领悟神韵。

  陆羽的好友,诗僧皎然在他的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中写过:一饮涤昏寐,情思爽朗满天地;再饮清我神,忽如飞雨洒轻尘;三饮便得道,何须苦心破烦恼。……熟知茶道全尔真,唯有丹丘得如此。“诗僧皎然认为,饮茶可以清神、得道、全真,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。皎然此诗中的茶道就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。

 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《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》一诗至今都非常脍炙人口,七碗茶流传千古,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。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清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。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
  唐代诗人钱起在《与赵莒茶宴》诗曰: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尘心洗尽兴难尽,一树蝉声片影斜。唐代诗人温庭筠《西陵道士茶歌》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,更觉鹤心通杳冥。这些诗是提到了饮茶可以让人通仙灵,通杳冥,尘心洗尽,羽化登仙,胜于炼丹服药。

  唐末的刘贞亮曾题到茶有十德之说,以茶散郁气,以茶驱睡气,以茶养生气,以茶除病气,以茶利礼仁,以茶表敬意,以茶尝滋味,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。饮茶使人恭敬、有礼、仁爱、志雅,可行大道。

  宋徽宗赵佶《大观茶论》说茶祛襟涤滞,致清导和,冲淡闲洁,韵高致静,天下之士,励志清白,竟为闲暇修索之玩。朱权的《茶谱》中记:予故取烹茶之法,米茶之具,崇新改易,自成一家。……乃与客清谈欺话,探虚玄而参造化,清心神而出尘表。赵佶、朱权的帝、王的高贵身份,撰著茶书,力行茶道。

  由此些例子可知,饮茶能恭敬有礼、仁爱雅志、致清导和、尘心洗尽、得道全真、探虚玄而参造化。总之,饮茶可资修道,中国茶道就是饮茶修道。

  道离不开日常生活,即可是高山流水,也可是下里巴人: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,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,顺任自然。自然地生活,自然地作事,运水搬柴,著衣吃饭,涤器煮水,煎茶饮茶,道在其中,不修而修。

  茶禅一味,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,道不用修,吃茶即修道。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、公案,广泛流传。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: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。

  道法自然,修道饮茶。大道至简,烧水煎茶,无非是道。饮茶即道,是修道的结果,是悟道后的智慧,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。顺其自然,无心而为,要饮则饮,听从内心。

  不必拘泥于饮茶的程序、礼法、规则,道贵在朴素、简单,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,妙合大道。

  综上所言,中国茶道有三:饮茶之道、饮茶修道、饮茶即道。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,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。它与诗文、书画、建筑、自然环境相结合,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;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,重在修炼身心、了悟大道;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,煮水烹茶,无非妙道。